• Web-Cover_封面格式202412
  • fotor-20250812161258
  • fotor-20250812161326
  • fotor-2025081216142
  • fotor-20250812161446
  • fotor-2025081216164
  • fotor-20250814172955
  • fotor-20250814173038
  • fotor-20250814173155
  • fotor-20250814173235
  • fotor-20250814173350
  • fotor-20250812161639
1

Sometimes I Think, Sometimes I am 有時我思,有時我在|作品集

Regular price
NT$ 1,080.00
Sale price
NT$ 1,080.00
Regular price
NT$ 1,080.00

Sara Fanelli

2007 / 平裝 / 176 pages / 21 x 27 cm / 英版 / 英文


翻開 Sara Fanelli 的作品時,彷彿進入了一座私人的珍藏室:色彩與文字交織、圖像與思維迸發。這本多層次的藝術書籍《Sometimes I Think, Sometimes I Am》,從第一頁就以詩一般的方式說話,是一場與成人心靈的對話。

Sara Fanelli 於 1969 年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,成長於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家庭,父親是建築師、母親是藝術史學者。1988 年她遠赴英格蘭深造,先後就讀 Camberwell School of Art 與 Royal College of Art,這一路的養成讓她的創作具備實驗性與思索性。獲得 Macmillan 繪本插畫獎(1992 年)與 V\&A 插畫大獎(2004 年)肯定,並被 Quentin Blake 選為英國當代十三位傑出插畫家之一。

這些榮譽,不是虛名,而是她在創作語言上的真實突破。她的靈感來自 Matisse、Hockney、Paul Klee,以及民間藝術與傳說,她總說她希望「創造與文字平行的影像」,視覺就是文字的延伸。

翻開《Sometimes I Think, Sometimes I Am》,我們最先被迷惑也被吸引的是那「書中有書、書內再有書」的設計。這不只是形式的遊戲,更是思維的層疊:語錄與格言由但丁、歌德、卡爾維諾、貝克特等人奉上一言一句,Sarah Fanelli 再以她的畫作、拼貼、速寫,讓這些話語活起來,彷彿能呼吸。

她使用拼貼帶出色彩與質地的豐富:手寫文字、老舊筆跡、小物拾遺、照片、油印、蠟筆塗抹,甚至如砂糖、米這類異材質被撒在畫面上,增添意想不到的觸感與深度。在這些碎片中,過去與現在交會,思索與視覺共鳴。

這樣的「實驗式書寫」並非兒童才能欣賞。那種若隱若現、層層發現的閱讀節奏,像是在心中慢慢推開一層層閘門,那些內心閃動的記憶、小小的突發觀察、甦醒。

Guardian曾描述 Fanelli 的畫作:「器物曾有前世,不論是皺摺過的地方報紙、泛黃的報紙,每一個痕跡都有自己的故事可講」。這不是純粹的美術語言,而是時間、人生痕跡與故事的具象呈現。她把文字視為書的靈魂,讓圖畫與排版一起呼吸;每篇章扣動讀者的感受,象徵著記憶、情感、荒誕與神話之間纖細的連結。

這種方式,其實暗合心理學裡「個人小物如何承載往昔情緒」的觀點;文學上也呼應弗洛伊德式小細節藏著心靈的密語。藝術上,她打破平面閱讀的單一模式,讓書本自身成為雕塑、裝置,是閱讀,也是一場立體體驗。

《Sometimes I Think, Sometimes I Am》是一本讓成年讀者也願意靜下來、一頁又一頁細玩的小書。它沒有刻意的童趣,也不只是醞釀的美感;它是一個成年人與自己、與他者語錄、與時間脈絡對話的入口。Fanelli 用她獨特的拼貼語言與版面視覺,搭出一座橋梁,讓書本不再只是閱讀,而是與藝術、文學、記憶、一切微妙經驗共舞。

這樣的書,會住進書架,也會住進心裡。



購書須知 ● 海外購書  非現貨預購

Order guide ● Overseas order Pre-order


Copyright © 所有童里的文字與圖像皆為童里文創生活事業社版權所有,禁止擅自節錄和複製,亦不得以盈利或商業目的做任何他用。☺️歡迎友善分享☺️,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。 ☻請自重並尊重童里選書專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