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Web-Cover_封面格式202412
  • fotor-20251025214250
  • fotor-20251025214325
  • fotor-20251025214353
  • fotor-20251025214425
  • fotor-20251025214510
  • fotor-20251025214547
  • fotor-20251025214620
  • fotor-2025102521423
  • fotor-20251025214129
  • fotor-2025102521413
1

건축물의 기억 / 建築的記憶|人權繪本|附中文

Regular price
NT$ 590.00
Sale price
NT$ 590.00
Regular price
NT$ 590.00

최경식 (Choi Kyungsik), 오소리 (O Sori), 홍지혜 (Hong Jihae)

2024 / 精裝 / 48 pages / 16 x 28 cm


在首爾地鐵一號線的南下列車飛馳而過,穿越城市喧囂的軌道旁,有一堵不起眼的牆、一道普普通通的黑磚建築。人們每天匆匆掠過,卻從未真正注視。那裡的地址與名稱曾是「國際海洋研究所」。看似平凡,卻暗藏一段難以言說的歷史。這便是本書《建築的記憶》所要帶我們回望的地方:昔日的「南營洞大公分室」,現在已轉型為民主化運動紀念館。

這座建築,在 1980 年代,曾經是國家機器中最隱密、最令人膽寒的一環。它由當時的頂尖建築師設計,鋪上沉甸甸的黑磚、安裝厚重鐵門、以窄長窗洞隱藏於城市之中。其用途不在「研究」、「海洋」,而在於:拷問與審訊。那段加害與受害交錯的現場,在時間裡沉默,化作這棟建築無聲的記憶。

本書由三位創作者聯手打造:최경식 (Choi Kyungsik), 오소리 (O Sori), 홍지혜 (Hong Jihae)。최경식 (Choi Kyungsik)畢業於建築工程系,曾任職於建材公司,後轉身成為繪本作者與譯者,他尤其擅長用建築的視角觀察空間與記憶。오소리 (O Sori) 從西畫背景出發,將遊樂園、工廠、荒廢空地的記憶帶入作品,畫面充滿原始衝擊與不安。홍지혜 (Hong Jihae) 則以冷靜的線條與色彩,描繪個人且內裡的情感、被壓抑的經驗。三人的視線在此交會,為這棟建築注入「聽見、看見、記住」的多重聲音。

書中敘述從眼可見處啟程:「在往南邊的鐵道和一堵牆之間,有那麼一個地方」,帶我們穿入那扇沉重的鐵門、過窄長的窗洞、攀上螺旋樓梯,直至五樓的審問室。文字短促、有力:「這可是種頑強的傳染病。得把他們從夢裡叫醒……」、「我們是為了國家犧牲」…… 這些語詞冷不防讓讀者感受到,那場看似遙遠的國家暴力,實在就在身邊。

在圖畫與文字的交錯中,建築本身成為一個敘述者。黑磚的牆、鐵門的聲響、監視的燈光、審問的椅子。它們無語,卻記得。加害者的步伐、受害者的眼泪、被封閉的聲音,都被凝固於空間中。 오소리 (O Sori) 以濃烈線條與強烈留白,表現審問官的執念與傾聽禁錮的恐懼;홍지혜 (Hong Jihae) 則用淡藍、灰調調和平靜語氣,回看受害者如何在記憶中站直身軀。최경식 (Choi Kyungsik) 則如建築師,從整體結構往內部縝密觀察:當年那道窗、那樓梯、那房間,如今看似被掩蓋,但在他筆下重現。

為什麼要翻開這樣一段傷痛的歷史?此書放在台灣的書店櫃面上,或許有人會想:「這與我們有什麼關係?」然而,正是在被掩蓋的記憶中,我們才看見一種力量:不被忘記、不被遮蔽,不是把歷史變成冰冷的符號,而是在邀請我們,用眼睛看,用心聽,那些被迫沉默的角落。當我們站在那條線路旁、那堵牆邊,並非只是仰望一棟建築,而是在聽它低語:記得、面對、走下去。

這本繪本從加害者與受害者的視角,以及建築自身的“眼睛”,訴說過去的恐怖與抗爭,提醒讀者即使歷史遙遠,國家暴力的陰影仍不可忘卻。這是一部以圖像承載記憶、承接民主精神的作品,也是理解韓國近代民主轉型的重要起點。



購書須知 ● 海外購書  非現貨預購

Order guide ● Overseas order Pre-order